第02: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7月22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世遗来了 带你看“国宝”

  本报记者 王晓霞 文/图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如期而至,7月17日下午,世遗大会驻华使节代表团到马尾参观。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作为以中国船政为主题的博物馆,近代中国先进科技、新式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展陈内容深深地吸引了外宾们。馆藏内容丰富,值此世遗大会,记者带您看馆藏“国宝”,看国家一级文物背后的故事。

  近年来,随着船政文化影响的不断扩大,马尾已征集船政文物千余件,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460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件,包括清“同治十年”车床、法国米卢斯杜克芒公司1867年产插床、通济舰舵轮。

  清“同治十年”车床

  清船政同治十年车床,一级文物,长365厘米、高132厘米,宽65厘米,导轨平面高94厘米,导轨间距30厘米。1997年从宁德市古田县的私人作坊征集时还在使用。

  这台车床原本是船政使用的龙门刨,从车床上的铭文“福建船政同治十年”可以看出这台机器制造于1871年。由于岁月更迭,龙门刨的零部件没有完全的保存下来,后来为发挥它的价值,经过改装成为了车床。

  1995年的夏天,马尾造船厂(前身为福建船政)宣传科副科长林樱尧从偶然得到的两张彩色照片中,看到了一架刻有“福建船政同治拾年”字样的旧机床,从时间推算,同治十年即1871年,为福建船政创办的第五年,林樱尧觉得,若是它回归马尾,不仅将为马尾造船厂的厂史陈列馆增加一件实物,也是对福建船政工艺水平的一个有力佐证。因而,当即决定开启寻找这台“失散”了多年的旧车床。

  上世纪七十年代,马尾造船厂曾经“处理一批废旧设备”,根据林樱尧的推测,这台旧车床很有可能就是在那个时候流散出去的。

  林樱尧约上一名罗源籍的同事,一起出发去寻找它。到了罗源后,林樱尧才得知机床已被卖往宁德市。多番打听,他终于在古田县杉洋镇的一个山村作坊里找到了它,机床的新主人正在用它“车木头”,还加装了电机。

  询问之后才得知,在机床被屡次转手的过程中,也不知哪个卖家担心这机床太古老,卖不出好价钱,把铭牌也敲掉了。他随即掏尺测量,总长350厘米,两导轨间距30厘米,导轨平面至地面的距离为94厘米。虽然年代久远,但仍可满足基本的生产需要。但是,因对方要价过高,林樱尧请示上级后只得作罢。

  1997年,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开始筹建,受馆方委托,林樱尧再一次前往古田县,将旧机床购回,因其唯一性,很快成为“镇馆之宝”,与日益升温的船政文化一起备受关注。

  法国米卢斯杜克芒公司

  1867年产插床

  插床的学名叫直刨床,可用于切削金属件,加工铁板钢铆钉孔等,是当时世界上非常先进的机器设备。插床高约1.8米,重约2-3吨,刻有法文和“1867”(清同治六年)字样。

  这台由船政在1867年从法国引进的插床,经历了中法马江海战和民国动乱。抗战期间被转移到南平峡阳,抗战胜利后运回到马尾造船厂。1970年,马尾造船厂更新部分旧设备,替换下来的大部分旧设备被福建机器厂购入,插床就在其列,随后又被转移至三明机床厂。2019年10月3日,中国船政文化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开始通过各个渠道寻找三明机床厂负责人,并制定征收方案。几经波折,2019年10月30日,插床被顺利征收,安放在马尾造船厂的旧厂房内。

  这台插床一百多年来基本没有更换过零部件,是国内现存最早的机床之一,更是近代中国工业变迁史的一个有力佐证。放诸世界,这都是一台不可多得的工业遗产。

  马尾船政文化研究协会会长陈悦说:“船政文化博物馆收藏的这座法国1867年制插床,是我国国内现存年代最早的近代机床,在世界上也属于罕见。”

  清代左宗棠创设船政时,为了确保船政主权在我的根本性原则,在制定船政建设方案和目标时,不仅要求船政的生产部门要具备制造船体的能力,同时还要求船政必需掌握与近代化舰船相关的蒸汽机、锅炉、仪表、帆缆等各种技术装备和舾装件的制造能力,为此专门从欧洲订制了包括车床、插床在内的大批机械加工设备。

  根据史料记载,船政从欧洲订制的机床设备,是雇佣西方的飞剪式风帆货船,分批运到马尾,其中第一艘于1867年12月13日从法国到达马尾,卸下了包括“火锯、钻铁机、劈铁机、砺轮”等机器装备,其中的“钻铁机”事实上就是今天所说的插床。考虑到这批设备是从法国运出,而且时间是在1867年的年末,船政博物馆收藏的这座1867年法国造插床极有可能就是当时运来,是船政创建史的见证者。

  通济舰舵轮

  在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五楼展厅,一个完整的铜铁木合构舰船舵轮被装在玻璃罩中,它“出生”于1894年,距今已有124年。“通济”舰舵轮中间刻有“通济舰”“大清光绪廿年”字样(后加钤“福州船政局”)。

  “在船政文化博物馆内,清末时期的船政文物并不多,‘通济’舰的舵轮是福建船政造船的实物见证,它是一级文物,非常珍贵。”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副馆长王芳告诉记者,1937年8月12日“通济”舰被作为阻塞船自沉于江阴封锁线,直到1962年5月被打捞拆解。“通济”舰是福建船政建造的第三十四号兵船,原名“建靖”,由船政学生魏瀚、陈兆翱、郑清濂、杨廉臣、李寿田监造。1895年11月被北洋购买作为练习船,更名为“通济”。1927年,“通济”与“应瑞”“靖安”两舰合编为练习舰队。由于“通济”舰长期作为马尾海校学生的练习舰,所以师生们都昵称其为“济伯”。萨镇冰和陈绍宽都曾担任该舰舰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侨乡
   第04版:副刊
马尾卫生健康系统面向社会招聘42人
马尾古港古塔 诉说千年“海丝”史
罗星街道工作委员会代表会议召开
马尾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代表会议召开
世遗来了 带你看“国宝”
马尾师生手绘电子绘本 讲述船政故事
我区成立首支“校园河长”护河志愿队
奉献不言苦 追求无止境
63名“小候鸟”来马尾开启别样暑期生活
海峡时报综合02世遗来了 带你看“国宝” 2021-07-22 2 2021年07月22日 星期四